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资讯

农业部长眼中的“三农”60 年——与孙政才面对面

发布日期:2009-09-11 23:06 浏览:278次 收藏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董峻)3年间,他跑遍了全国所有省份,有的省甚至去了七八次,千里沃野记录着他的踪迹。
  
  平时,他经常去家附近的超市,看一看农产品供应情况,问一问群众对“一日三餐”的所思所想。
  
  作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共和国部长,农业科技专家出身的孙政才,日前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我们评说了“三农”60年巨变和新形势、新挑战……
  
  “田野里的秋天,才是真正的秋天”
  
  已经是秋天了,窗外吹来些许凉意。
  
  农业部坐落于北京城的东三环长虹桥附近,毗邻繁华的CBD(中央商务区)。就在这片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区域,孙政才和他的同事们,却始终把目光投在城市之外的广阔乡村。
  
  “田野里的秋天,才是真正的秋天!”孙政才不无兴奋地说。
  
  前不久,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情。农业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严密部署各项抗旱措施。
  
  “虽然干旱对部分地区的秋粮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总的看,如果后期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全国秋粮仍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孙政才根据当前秋粮生产情况作出如此判断。
  
  就在不到3个月前,他站在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一块麦地里,拈着几穗饱满的麦穗宣布了全国夏粮再获丰收的好消息。这已经是连续第6年夏粮丰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六连丰”。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秋天的大地上,更洋溢在孙政才心头。这位学者型的农业部长深知: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依靠。近年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供给充足、价格基本稳定,为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金融危机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的粮食和农业问题,国人关心,国际社会也极其关注。”孙政才感受颇深地说,“从一个食不果腹的旧社会到国家仓廪殷实、百姓安居乐业,6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但是,对中国能否解决十多亿人吃饭问题的怀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将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1994年,美国人莱斯特·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
  
  --2008年,一位叫吉姆·蓝的美国人说:“中国人吃肉增加才是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
  
  “这些说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业、粮食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极端重要性。”孙政才说,“我们用发展的事实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成功解决了接近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
  
  从1949年到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由11318万吨增加到52871万吨。棉花产量由44.4万吨增加到749万吨;油料产量由256万吨增加到2953万吨;肉类产量由221万吨增加到7280万吨;水产品产量由45万吨增加到4896万吨。
  
  “如今,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孙政才说,“所以从2006年起,中国不再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无偿粮食援助,并已逐步成为重要的粮食援助捐赠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caozhiyang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西瓜,花生,棉花

关注聊一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