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资讯 » 蔬菜资讯

安徽和县创新蔬菜种植技术 农户鼓足钱袋子

发布日期:2014-04-04 11:19 浏览:526次 收藏

  中安在线讯:纵览周边,放眼全国。近年来,蔬菜产业在各地迅速兴起,由以往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百花齐放”。素有“北寿光,南和县”之美誉的和县,化压力为动力,抢先一步,加快创新,让和县蔬菜始终成为“领跑者”。

  新材料,解决了“烦心事”

  “北有日光温室,南有日光温棚。”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产业发展办主任张太保开门见山地说,和县蔬菜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技术创新的历程,技术创新也就是平台创新。

  大棚蔬菜种植生产的核心是大棚棚体本身。随着和县种植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竞争的升级,早期使用的竹制大棚及简易钢架大棚的缺陷渐渐暴露,已不能满足菜农的种植需求。为解决难题,通过不断试验与探索,2007年,新型概念棚体设计完成;2011年,复式日光温棚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2012年,复式日光温棚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棚体材料的创新,同时带来了栽培模式的创新,更掀起新一轮种植模式的高潮。”据张太保介绍,栽培模式的创新能克服“老三篇”现象,实现种类多样化、上市均衡化、产品标准化与产量利益最大化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无纺布、微滴灌、遮阳网、防虫网和复式日光温棚等新材料、新设施的应用业已普及。

  新品种,鼓足了“钱袋子”

  近年来,和县积极从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新品种,推广高效栽培模式,上市蔬菜品种不断丰富。今年早春大棚莴笋、瓠瓜、冬瓜、豇豆等品种栽培面积均接近万亩,亩均产值近万元。在常久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里,可以看到香蕉西葫芦、水果黄瓜、樱桃番茄、吊蔓西瓜、大棚香椿等20多个品种,其中7个品种得到绿色产品认证。据和县常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昌明介绍,新品种的引进,让公司尝到了甜头。2013年,公司蔬菜产量300多吨,产值600多万,净利润200多万。

  新品种的引进,改变了以往辣椒、番茄、黄瓜“老三篇”与“产品烂市”现象。

  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柯能忠介绍,目前,和县常年种植的蔬菜品种有十大类100多个小类,瓜果蔬菜琳琅满目,四季不竭。和县蔬菜行销实现全国全覆盖,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新技术,带来了“可持续”

  随着蔬菜产业在各地的迅速发展,谁拥有技术,谁就占领制高点。和县蔬菜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处于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和县菜农首创的“大棚辣椒秋延后越冬保鲜技术”、“高温煮田抗重茬技术”这两项技术与“泥猴法育苗技术”等都获得发明专利。

  “大棚辣椒秋延后越冬保鲜技术”能够让第一年冬天成熟的辣椒在田保鲜至来年5月。当外地产的辣椒在市场上基本绝迹时,“在田保鲜”的和县辣椒成了消费者竞相争购的“香饽饽”。

  对于老百姓而言,“高温煮田抗重茬技术”是实用性最强的技术。菜农们利用高温煮田的方法,可以实现连种,这样带来的不仅仅是菜农的持续增收,也带来了和县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类: 蔬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cindy

湖北省襄阳市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