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粮油资讯

产棉基地四成企业停产

发布日期:2011-09-18 09:21 浏览:762次 收藏

  中国是棉花大国和纺织大国,但并没有定价权及话语权,棉花消费量的大幅增长也未惠及国内棉农,反而出现由国际棉价波动带来的国内棉价波动不定。

 

  山东德州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产棉基地,从3月到现在,当地80%的棉纺企业处在停产、限产状态,40%的企业停产。

 

  棉农叫苦不迭

 

  9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出通知,决定启动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中储棉总公司发出公告称,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不受数量限制,敞开收储。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因为去年棉花价格飞速高涨,从9月至11月初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内,棉价涨幅超过67%,然而今年3月初以来,棉价又快速下跌,一级棉花从每吨32000元下滑到现在的22000元左右,过山车一样的价格让棉农们叫苦不迭。

 

  在德州市夏津县东里镇张官屯村,记者见到了正在为去年的棉花发愁的棉农王其峰。王其峰说,2010年11月份的时候,收购的价格一度达到了每斤7元左右,他原本想再观望一下,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没曾想,到了今年的4月份,价格一路下跌,最低时达到每斤3元4角左右,相差了一倍多。现在的收购价格也就维持在3元6角左右,这个价格他很难接受。

 

  在不计算人工成本的前提下,王其峰按照时下的价格,一亩地得到的收入也就是1100元,一万多元的收入已经无法维持家里的正常开销,而且,相比较其他的作物,种植棉花付出的劳动要大得多。

 

  在整个德州地区,这个华北地区曾经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近年来由于价格的因素,种植面积也在锐减。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开说,前几年,整个德州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在300多万亩,去年是150万亩。棉花面积下滑接近50%。

 

  纺企举步维艰

 

  德州市是全国传统产棉区之一,由于近水楼台的便利,德州的纺织业也非常发达,产能是全国的1/20。棉花价格下跌,对这些纺织企业应该是个利好消息。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纺织企业竟然也是举步维艰。

 

  由于今年棉价的大起大落,在德州,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都不敢敞开收购,库存量大的亏损严重,纺织企业库存增加,销售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

 

  那么,产业链的下一端,棉纺企业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见到山东省夏津县天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九健的时候,他正在为今年4月份高价加工的棉纱发愁,几个月过去了,几十吨的棉纱就这样一直积压在仓库里面。几个月来,田九健一直在亏损销售,可仍然有十几吨的存货无法销售。

 

  田九健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的皮棉价格是20500元,加工的总成本是31000元,可是现在棉纱的销售价格在28000元左右,每加工一吨棉纱,他就要亏损2000多元。

 

  山东省夏津县县长才玉璞告诉记者,棉纱和棉花价格倒挂,企业纺出来就赔钱。全县300多家棉纺织企业,有将近75%的企业在上半年处于停产状态。

 

  市场扑朔迷离

 

  根据中国棉花种植协会统计的数据,近三四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呈下降态势,但是去年棉花价格的高涨让这个市场变得扑朔迷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世滨说,有一些外界的非产业资本,即所谓的金融资本,进入到产品市场以后,希望能够快速地博取利润,导致棉价更快地产生波动。

 

  在谈到棉价剧烈震荡的原因时,很多专家认为除了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以外,资本的炒作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苏州镇纶棉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培荣表示,美国利用“中国2011年棉花出口少100万吨”的炒作,把棉价拉高,害了我国的纺织行业、棉纺行业。

 

  据了解,中国的棉花产量是7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与消费国,却没有掌握棉价的话语权,这一年来棉价的大起大落,也给国内纺织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那么,如今棉花收储计划正在实施的19800元/吨的价格又会对棉花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杨世滨告诉记者,现在国际市场的棉价与收储价格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就使得国内的企业很难进行公平的竞争。

 

  专家呼吁,应当出台更有力度的保护措施,保证棉农的种植积极性。马俊凯说,建议国家增设种棉花的补贴,补贴额至少不低于种粮的补贴,高于种粮的补贴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央视)

 

  囤,还是不囤?

 

  曾经一路狂飙的棉花价格已经成为浮云,上半年至今,不少囤积棉花的生产企业进入亏本销售的困境。雪上加霜的是,纺织企业还未消化完高价囤积的原材料,下游客户却要求,纺织品价格跟随棉花下调,真是腹背受敌!

 

  囤货风险太大,不囤货就没风险吗?纺织企业对之前棉价疯狂上涨的景象还记忆犹新,若不趁低价囤货,将来可能再次面临高成本的压力。

 

  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让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都伤透了脑筋。

 

  泉州企业该如何打好自己的算盘?还是听听专家的观点:应摒弃单一原料生产规避风险,同时,只有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议价才有底气,面对市场风浪时才站得稳、走得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admin

湖北省

网站建设,农产品推广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