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产行情

青岛:4.6元/斤的黑头鱼倒手多次后零卖30元/斤

发布日期:2011-01-10 01:14 浏览:22446次 收藏

   今年首批出海收海鲜的渔船昨天归来。记者探访发现,一条一斤重的黑头鱼,从捕鱼的渔民手里收购价仅为4.6元,等到了市民餐桌,就涨到了30元,足足涨了5倍多;渔船上20元一只收来的对虾,到市场上能卖到90元/只;30元一斤收购的鲳鱼,到了农贸市场价格达到每只80元……在目前价格不断走高的岛城海鲜市场上,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鱼虾蟹等海鲜,从被渔民打捞上来到市民餐桌,中间要经过几道环节?一条鱼经过了哪些加价过程?记者昨天赴崂山沙子口渔港、小港渔码头,从源头探访,揭开海鲜的加价之路。

 

  鱼刚上船 黑头每斤才卖3块钱

 

  1月2日,本市千余艘渔船出海捕鱼,收购船也在3日左右相继出海收鱼。据了解,从两年前开始,随着人工、柴油等费用上涨,为节约成本,捕捞船在海上捕到的海货不再中途靠岸送回,而是由专门的收购船运回,这样捕捞船冬天就可以在海上连续作业两个月不用回来。

 

  “捕捞船的渔民在海上捕鱼,很辛苦。遇到大风,船被吹得晃来晃去的,三十岁的棒小伙子都会晕得呕吐难忍。在海上漂半个月后就连顿青菜和肉都吃不上了。 ”长期在海上收购海货的船员韩先生告诉记者,收购船从捕捞船买回海货,是加价的第一道环节。捕捞船船长要算上柴油、人工、船员吃喝、烧煤取暖等成本,把这些分摊到海货身上,“比如,一艘捕捞到十吨左右黑头鱼的船,至少卖到3元/斤,才保证不赔本。 ”

 

  倒第一手 收购船竞价到4.6元

 

  仅仅算上成本还不够。 “现在海上的鱼越来越少。再加上是冬季,鱼虾蟹也‘冬眠’,待在海底懒得动弹,渔船不得不跑到更远的地方捕鱼,甚至到了东海和黄海的边缘,捕上来的那些少量的鲜货,自然而然成了收购船竞相抢购的对象。 ”韩先生说,这些收购船竞争的方式就是加价,这是一条鱼被加价的第二道环节。所有想收鱼的船都会在海上进行激烈的价格PK,常跟来自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渔船竞价,“这样价格就被一角钱一角钱地加上去了,跟拍卖会类似,谁加的价高,这船鱼就归谁。 ”他告诉记者,现在海货很稀缺,大家为了不白跑这一趟,纷纷被迫加价。 “比如,捕捞船原本定的起价为3元/斤左右的黑头鱼最后成交价涨到了4.6元;从这条船倒到另一条船上,八带的收购价就从5元/斤涨到了7元/斤。 ”

 

  倒第二手 每斤鱼加4角钱“送礼费”

 

  在海上收海鲜时,收购船还需向捕捞船交纳高额的“送礼费”。出海归来的船员告诉记者,过年过节到“船老大”家里送去电视、冰箱等家具,为的是和“船老大”搞好关系,保证稳定的供货。

 

  “赔本的买卖谁做?这些费用自然也都加到了鱼身上。 ”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早已是行业内的潜规则。韩先生告诉记者,他这次购买的一万斤黑头鱼就送了2800元的“小费”。“我是迫不得已啊,不送的话,就白白出去一趟。 ”韩先生坦言,这样他4.6元/斤收购的黑头鱼在转手给批发商时,每斤还要加4毛钱“送礼费。

 

  倒第三手 再加1元钱卖给鱼贩子

 

  昨天上午10时,出海三天的首批收购船陆续归来,记者赶到沙子口渔港码头时,一艘从距青岛900公里以外的黄海东部海域归来的“鲁崂水1086”号渔船正在从船上往下卸货。一桶桶八带、黑头鱼、鳗鱼、对虾从船上用绳索拉上来,记者看到,该船带回来的海货有活的也有死的。

 

  “这一船拉来的海鲜差不多有50吨,我们是1月3日出发的,行驶了30个小时才到捕捞船所在的地点。 ”负责该船的船主常先生告诉记者,在海上他购买的对虾20元/只,黑头鱼4.6元/斤,八带7元/斤。

 

  10时30分,在沙子口渔港码头,记者看到,三四辆批发海鲜的货车陆续到来。大家对常先生这艘船拉来的海鲜开始了分割和抢购,为数不多的鳗鱼直接被酒店买走,剩下的八带和黑头鱼则被加价售出。

 

  “对虾50元/只,活八带20元/斤,黑头鱼6元/斤。 ”常先生对批发商报出这个价,并声称不还价。 “我们开30个小时的船,油钱不得算上?再加上船员的工资、吃饭开销等,反正肯定不能赔本。 ”

 

  常先生指着船上的水泵对记者说:“你看我们在船上用水泵一天24小时给鱼冲换水,如果死了,就不值钱了。 ”记者看到,前来购买的批发商也不叨叨,直接就买下了。

 

  倒第四手 批发市场加价到10元

 

  一口气批发了250公斤的黑头鱼、对虾、八带等海鲜的马先生,随后开着一辆面包车把货送到距沙子口渔港14公里以外的海江路水产品市场。记者随后赶到此市场了解到,他以10元/斤的价格把黑头鱼转手给批发市场三位 “常客”,对虾则以70元/只的价格售出,八带以22元/斤的价格出手。

 

  “我当然要加价!”记者询问为何以这么高的价格售出,他说,跑到沙子口渔港耗费的柴油费要加上,人工费也要加上,“我不能白跑一趟吧。 ”

 

  倒第五手 零售摊贩涨到30元

  记者在海江路水产品市场的十几个海鲜摊位上了解到,这里的海鲜价格直接涨两倍!黑头鱼到这里时价格已涨到30元/斤,个头大一点的更是高达55元/斤;八带在这里也涨到25元/斤;对虾则疯狂涨到了90元/个。

 

  记者称知道批发价,表示太贵了。摊贩魏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摊位费、海水费、电费、库房租金、卫生费,还有给蛤蜊等海鲜加温用煤炉烧热水,所有费用加起来差不多2000元。 ”说起这么多费用,她颇为无奈地说:“这六项都算起来摊到鱼身上,不贵才怪呢? ”

 

  业内说法:

 

  收鱼加价属监管空白

 

  “这种行为在海上进行,我们无法监管。 ”市工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负责陆地上的市场交易行为,这种在海上进行的交易无法经过注册、备案等程序。

 

  “这种‘潜规则’目前处于监管空白。”业内人士称,海上加多少价完全由船员决定。而市海洋与渔业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汪洪山则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市场规律下的正常行为。他说,现在海洋资源非常紧缺,同样的价格,卖方想给谁不想给谁,是卖方市场,而不是买方市场。在南方,不少企业每年都给船长几十万的“小费”,为的就是能得到及时的供货。这显然助长了海鲜价格的进一步高涨。

 

  相关报道:

 

  捕鱼成本两年涨六成

 

  相较于捕捞船来说,不少市民对收购船比较“陌生”。记者从小港渔码头了解到,这是最近两年新兴的一个行当。 “因为捕捞的打渔船出去一趟不容易,来回还消耗柴油,算上其他费用,成本两年涨了六成多,于是近年来产生了这个专门收鱼的行业。 ”据了解,这些渔船把柴油、白菜、馒头等物资在海上卖给捕捞船,然后买下捕捞的鱼。

 

  “多了这么一个环节,海鲜肯定价钱也加了。 ”海洋与渔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收购船产生后,至少多了两道加价环节。记者算了算,如果没有这两道环节,一斤黑头鱼就能省下1.4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admin

湖北省

网站建设,农产品推广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