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机资讯

全国2014年“三夏”机收收官 五大变化看“三夏”

发布日期:2014-07-08 11:18 浏览:21539次 收藏

   农机360网:五月中下旬,“三夏”工作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历经二十余天,全国夏收进度过八成半,逐渐进入尾声,截至6月14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2.96亿亩,其中机收2.71亿亩,机收率达。当日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19.9万台,日机收面积808万亩。

  一年一度的“三夏”机收工作从筹备到完成,历经两个多月,在政府、农机企业、农机经销商、合作社、农机手的的共同努力下有序进行,距离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轰轰烈烈的“三夏”报道中,细心的人们或许会发现,今年的“三夏”机收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在全国“三夏”机收战役即将完美收官之际,我们综合各方报道,总结出今年“三夏”机收的重大变化,以期为广大合作社及机手朋友们今后的作业提供参考。

  变化一:长途跨区作业逐渐减少

  今年在很多省市,单台收割机日均作业时间已由10至12个小时降为6至7个小时,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随着主产区收割机保有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小麦机逐渐饱和,长距离跨区作已经不断减少,跨区作业的形式逐渐由跨省作业转为省内跨区作业。

  据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胡乐鸣介绍,今年单机平均小麦机收作业面积为500至600亩,比上年略有下降;参加跨区作业的平均单机作业纯收入为每台1.6万元至1.8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据预测,今年投入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增幅为5%,但参加跨区作业的机具数量稳中有降,从数字中我们已经可以明显看到,跨区作业的半径已经逐步在向省内缩小。

  变化二:合作社成夏收主力军

  今年,全国5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三夏”生产,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4.2万个,山东、河南等省都超过5000个,农机合作社已成为“三夏”生产的主力军。各地成立跨区作业队超过10000个,全国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580个,都比去年有所增长,农机合作社逐渐成为夏收的主力军。

  小麦跨区机收自1996年启动以来,已有18个年头,从成长期迈进了成熟期,组织方式已由行政推动转变为市场引导,其中农机合作社和跨区机收队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合作社可以为机手提供市场信息,协调安排作业时间和进度。2014年“三夏”期间,河南5362个农机合作社高效运转,全省八成以上的夏收是由各类合作社完成。通过农机合作社及传统的定点结对等方式,许多麦客在夏收前早已落实好作业路线。山东则充分发挥省内近5000家农机合作社信息灵、装备优、服务好的优势,引导“组织+农户”联姻发展,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加快“三夏”抢收抢种进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admin

湖北省

网站建设,农产品推广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