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粮油资讯 » 玉米资讯

“北大仓”玉米粮质亮“红灯”

发布日期:2013-03-21 09:41 浏览:845次 收藏

  黑龙江省素有“北大仓”之称,作为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单省最大、玉米产量单省最多的主产省份,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贸易粮从黑龙江省流向南方销区各地。虽然黑龙江玉米在品质方面尚不及横穿世界两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省玉米品质优良,但整体较佳的品质与相对低廉的价格造就了黑龙江玉米的高性价比,也使黑龙江玉米在市场中广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国内玉米供需紧平衡格局形成,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种植收益随之增加,产区农户种植积极性不断上升,其他品种向玉米改种现象明显。在此环境下,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连年上涨,产量大幅提升。据中国玉米网数据显示,2010/11年度黑龙江玉米总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关口达到2227万吨,一举超过原全国总产量单省最大的吉林省,并在此后两年连续蝉联全国玉米单省产量冠军。尤其在2012年,黑龙江玉米种植向四五积温带大面积扩张,种植面积同比增加57.23万公顷,市场对黑龙江玉米2012/13年度增产预期持续升温。

  玉米种植无论在国内还是在种植技术相对发达的美国都仍属于“靠天吃饭”状态,而2012年“天公”似乎很不配合,黑龙江产区玉米播种后可谓灾害连连,苗期干旱、生长期多雨、灌浆期虫灾风灾……各种自然灾害轮番出现,终于到了收获期,又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直接导致黑龙江玉米收割期水分过高,并引发后期一系列粮质问题。

  一、粮质问题集中爆发,指标下降超预期

  由于2012年黑龙江玉米生长期灾害频发,粮质问题在玉米收割后逐渐凸显,玉米容重、水分、霉变率、热损伤率等各项质量指标均亮起“红灯”。

  今年黑龙江玉米质量问题集中表现为容重低、水分大、霉变率和热损伤率高,另收割早期玉米破损粒严重,但随着玉米水分的逐渐下降,目前市场粮源破损情况有所好转。

  由表可见,虽然今年黑龙江玉米质量整体欠佳,但仍存在明显区域差别,哈尔滨、齐齐哈尔、青冈、肇东等西线地区玉米容重、水分及霉变、热损伤等各项指标整体优于佳木斯、宝清、集贤、友谊等东部地区。容重方面,正常年景黑龙江玉米容重普遍在三等及以上水平,而今年即便是在粮质偏好的西部地区玉米容重也多在三等以下;水分方面,往年此时省内玉米水分多不超30%,低水分玉米可达26%左右,而今年则多在35%左右及以上水平;霉变和热损伤方面,往年黑龙江玉米少有霉变和热损伤,个别存在也可控制在1%左右及以内水平,而今年霉变率普遍在3%—5%、热损伤率更是高达6%以上。

  玉米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使得前期市场对黑龙江玉米的增产预期大打折扣,虽然因种植面积增加,收割期黑龙江玉米产量绝对值上升明显,但后期各类质量问题叠加导致黑龙江玉米有效供应缩减。

  二、坏粮现象持续加剧,购销两难局面形成

  如果说去年玉米生长及收获期的不利天气及自然灾害已经奠定了黑龙江玉米丰产不增收的前提,入冬以后东北接连不断的强降雪天气更是使黑龙江粮质雪上加霜。黑龙江地区种粮农户单户持有耕地较多,玉米产量较大,而玉米存储条件相对落后,多以直接贴地堆放为主(当地俗称“地趴粮”)。去年冬季黑龙江大雪不断,黑龙江大量地趴粮直接被积雪覆盖,基本没能实现自然降水。而进入3月以来,随着全国气温持续上升,黑龙江省天气逐渐转暖,冰雪开化后地面潮湿积水,地趴粮返潮霉变情况继续加剧。

  黑龙江玉米的品质问题自爆出以来便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粮质问题的凸显不仅将黑龙江玉米推向风口浪尖的焦点位置,更是对东北产区乃至全国市场供应格局的变化产生广泛影响。

  1.售粮进程延缓,产区农户遭遇卖粮难

  今年黑龙江玉米质量问题最直接受害者便是产区农户。每年东北玉米除供应区域内用粮企业消费外,以外流南方饲料厂为主,而吉林农户有存粮习惯,春节前卖粮较少,故在新粮上市后至春节前黑龙江玉米便是外流贸易粮主要区域,售粮进度在东北产区内也属偏快水平。今年黑龙江玉米品质欠佳,尤其容重及霉变、毒素超标严重影响南方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而东北深加工企业因生产效益欠佳开工率不足,加之粮质问题影响,原料收购谨慎,黑龙江农户卖粮进程明显受阻。售粮进度缓慢、大量地趴潮粮滞留也是导致春节后近期东北玉米粮质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1年2月底黑龙江省售粮进度是77.5%,2012年降低为68.14%,2013年更减少到46.72%。

  2.优质粮供应大减,饲料企业采购难

  黑龙江玉米品质的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东北优质玉米供应量减少,在东北辽宁玉米供应有限、吉林玉米上市缓慢的情况下,黑龙江优质粮的减少使得南方饲料企业采购范围缩小,收购难度增加。而与东北玉米品质整体欠佳情况相反,2012年华北玉米则是丰产增收质量均佳。在东北优质玉米供应不足之际,南方饲料企业纷纷进入华北市场进行采购,华北玉米在去年新作上市初期至年底前销售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同期,这也是去年11、12月份玉米集中上市阶段华北玉米价格逆时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华北玉米的提前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黑龙江优质粮供应减少的不足,但也导致华北玉米后期供应能力下降。进入4月以后,随着南方养殖业补栏增加,优质玉米需求将持续上升,而东北产区以黑龙江为首玉米品质欠佳、优质粮有效供应不足,华北玉米提前外流又致后期供应能力下降,饲料企业优质玉米采购难度将面临继续上升局面。

  3.存粮风险上升,贸易主体收购谨慎

  东北产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供应区域一直是各类贸易商的必争之地,每年11、12月份随着玉米集中上市价格回落,贸易主体便纷纷展开收购活动,而12年受东北产区玉米品质整体下降,尤其黑龙江玉米水分及霉变过高、存粮风险上升影响,产区贸易商收购活动整体推迟,烘干塔开塔率普遍下降,贸易商收购多以随收随走为主,不做大库存,大型收储企业也是观望等待,市场购销活跃度整体不足。至目前,3月已经过半,产区玉米集中购销时间已经非常有限,而当前收储企业玉米库存普遍偏低,大量粮源仍旧滞留在农户手中,而农户分散存储条件欠佳,与贸易商存储相比,农户存储坏粮风险更大。5月份以后,产区农户集中卖粮活动基本结束,市场贸易粮应主要集中在中小贸易商及大型收储企业环节,今年中间贸易环节存粮偏少,而滞留在农户环节的粮源因品质及物流问题无法全部成为后期有效供给,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后期供需双方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三、后市玉米按质定价,好粮好价“定向”销售

  今年黑龙江玉米所面临的问题与去年华北市场类似,去年华北玉米曾因高水分、高霉变、高毒素等质量问题导致前期滞销、后期降价,今年此状将在黑龙江市场重演。回顾去年后半段市场行情,虽然华北劣质玉米价格一路下行,但饲料企业对优质玉米的刚性需求仍使优质玉米价格一路坚挺上扬。同样,今年黑龙江劣质玉米后期亦将面临价格下跌风险,但这并不等于后市国内玉米价格将整体走跌,相反,东北和华北优质粮价在饲养业刚需及优质粮有效供给不足的支撑下或将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在看到后市好粮好价的同时仍不能忽视大量存在的品质偏差粮,虽然后市饲养业对优质玉米存在一定数量的刚性需求,但并不等于品质偏差粮源就全无销售渠道,虽然今年东北,尤其黑龙江玉米品质欠佳,但差粮之间亦存在等级差别,不同等级层次的粮源可销往不同用粮企业,如对粮质要求相对宽松的深加工企业和禽料生产企业。且品质偏差玉米因其价格低廉也可占有一定优势。用粮企业可根据自身对玉米品质的不同要求综合考虑价格成本在市场上选择采购性价比最高粮源。

  今年东北产区玉米品质较往年相比确有整体下降,尤其黑龙江玉米水分及霉变偏高、容重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市场共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年度内优质粮供应减少,后市优质玉米价格上行压力增加,但全年国内供应环境整体偏松格局未改,综合考虑政策层面对玉米市场的调控监管因素,后市玉米价格大涨预期受限。

分类: 玉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第一张皮

湖北省襄阳市

互联网,农产品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