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资资讯

土地流转转出“真金白银”

发布日期:2014-07-17 15:56 浏览:21273次 收藏

      许昌网讯:“以前,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被牢牢绑在了几亩地上,虽说能吃饱肚子,但收入却成了大问题;土地流转后,俺不光‘坐地收金’,还能在本地打工挣钱,日子比以前红火了。”近日,长葛市坡胡镇侯庄村村民张喜枝对记者说。


      农民还是那里的农民,田地依然是那块田地,正是党和政府的土地流转政策,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盘活了土地资源,转出了地里的“真金白银”,转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48.1万亩,土地流转率3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关系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决定着“三农”工作的未来。近年来,我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产业带动、群众自愿、规范有序”的原则,突出抓好政策扶持、完善组织、创新方式、强化服务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许昌惠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播种、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这既能大大降低成本,又能统一购置大型农机具,实现农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图为许昌惠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人员统一播种。本报记者 朱宁 摄

  规模种植粮食产量年年增

  “过去村里分田到户时,基于公平,会根据土地的肥瘠等自然状况评定等级,然后按照等级进行合理分配,这导致了农户田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近日,农民魏东民说,“群众经常为沟沟坎坎的分界闹矛盾不说,耕种起来也极为不便,没法使用大型农机。在农业机械化的今天,这无疑会影响土地的效益。”

  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如种粮食的话,扣除各种费用一年收入不多。可每家都得为这几亩地买农机、农具,大到车辆、犁、耙、水泵,小到钎、锄、镰,缺一样都不行!这种分散的重复投资你说浪费不?而土地流转后,我加入的许昌惠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解决了这一难题。”

  魏东民说的是许昌惠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许昌县张潘镇,成立于2010年,现有276位社员入股,拥有联合收割机30台,拖拉机36台,自走式玉米收割机17台,各种配套农机具共400台(套),其他各类设备共150多台(套),是全省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种植粮食上,这家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播种、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这既能大大降低成本,又能统一购置大型农机具,实现农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该合作社理事长王运来告诉记者,他们以服务周边群众为主,包括许昌县的将官池镇、五女店镇、陈曹乡,以及鄢陵县、临颍县等地。今年他们已经与五女店镇的9个村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收割、播种、植保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服务。

 土地流转农民轻松多赚钱

  7月4日,记者在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昌汇农场看到,占地200亩的温室大棚一座挨着一座,工人们正在棚内采摘番茄、辣椒、黄瓜。农场负责人张玉山告诉记者:“农场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都是土地流转带来的结果。”

  200亩温室大棚的土地是张玉山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出来的。2011年,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该村1400多亩土地,用来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优良小麦品种培育和青饲玉米种植。

  如此大手笔,并不是张玉山一时冲动的投资行为。“敢流转这么多土地,一是因为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咱心里有底儿;二是因为公司饲养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可以形成循环生态农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张玉山对记者说。

  土地流转出了“真金白银”,土地流转户也很乐意。水磨河村村民张汉卿对记者说,村民流转土地有两个原因,一是附近企业很多,都有事情可做且收入也很可观;二是现在家里基本上都是新房,装修很讲究,没有地方搁置农机具。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以收入1000元,即便自己种,辛苦一年也就是这样的收入,当然都乐意流转出去了。

  目前,2000亩农场种植基地里,周边200多名流转土地后的村民在张玉山的饲养场和农场工作,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1600元。

  从大包干到分田到户,再到流转集中,耕种土地的这种走势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正如大部分参与流转的农户所说,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从许昌当前农村现实情况来看,耕地面积几乎没有增加。要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唯一的出路在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市农业局农经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出台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流转。我市制定了《许昌市“三化”协调试验区关于重点扶持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办法》,对集中连片流转5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业主和乡镇进行奖补,为流转工作提供了有力地政策支撑。2013年,我市首批29个流转项目获得财政奖补资金510万元。

  创新方式方法,加强跟踪服务。2013年,我市多次组织召开土地流转银企对接会、技术服务会等,为流转大户提供信息、技术、融资等多方面的跟踪服务。去年4月,全市召开了流转大户和植保合作社服务对接会,植保合作社与流转大户面对面沟通,现场达成2.6万亩服务意向。

  健全完善组织,保障规范流转。我市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建立8个县级服务中心,48个乡级中心、360个村级站点,有效解决了“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供求矛盾,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规范化运行。

  如今,在许昌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合同的形式,把自家的承包地自愿交付给种田能手和农业龙头公司经营,不但使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将催生新一代的“农业工人”,从而激活了农村生产力。

  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朱庆安

  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合同的形式,把自家的承包地自愿交付给种田能手和农业龙头公司经营,使他们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主打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良种良法的集成效应,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农民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拿到租金,又可以有精力去打工挣钱。这种“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从农民的笑脸中就可以感受到。

  过去农民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产品都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往往处于劣势。一些有一技之长的种田能手要求扩大规模经营或经营项目,却缺乏土地,而另一部分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却无力或不愿耕种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多策并举,拓展土地流转渠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其农业公司化运作,力求“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要加强领导,切实把土地流转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得力措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必须做好土地流转这篇大文章。我们可以相信,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一定能够拓宽致富门路,生活得更加美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admin

湖北省

网站建设,农产品推广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